一般查詢: info@TutorZone.com.hk
辦公時間: 星期一至六 - 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
WhatsApp 星期一至日 - 24 小時
人手接聽: +852 1234 5678
即時客服: WhatsApp +852 90613106

公共事務DSE

公共事務DSE

  • 2025-04-07

科目定位與目標

DSE 公共事務科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社會科學選修科目,旨在培養學生對公共政策、政府運作和社會議題的理解與分析能力。課程結合政治學、經濟學和社會學的基礎知識,幫助學生掌握公共事務的核心概念,並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公民意識。


課程內容與評核範圍

公共事務科分為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,內容涵蓋政府架構、公共政策、社會議題及國際關係等範疇。

1. 必修部分(核心單元)

(1) 政府與政治制度
  • 香港政治體系:行政、立法、司法三權分立
  • 中國政治制度:全國人大、政協、中央與地方關係
  • 比較政治:民主制、專制、混合政體的案例分析
(2) 公共政策與管治
  • 政策制定過程:問題識別、政策制定、執行與評估
  • 公共財政:稅收、公共支出、財政預算
  • 社會福利政策:教育、醫療、房屋政策的比較
(3) 社會議題與公民參與
  • 社會不平等:貧富差距、階級流動
  • 環境政策:可持續發展、氣候變化應對
  • 公民社會:非政府組織(NGO)、社會運動的角色
(4) 國際關係與全球化
  • 國際組織:聯合國、世界貿易組織(WTO)
  • 全球議題:人權、恐怖主義、難民問題
  • 中國在全球的角色:「一帶一路」、中美關係

2. 選修部分(四選一)

  • 公共行政與管理:官僚體系、公共服務改革
  • 法律與社會:法治精神、基本法、人權法
  • 經濟與公共政策:市場失靈、政府干預
  • 媒體與公共事務:傳媒影響、資訊社會的挑戰

評分標準與考試結構

公開考試(80%)

卷別內容比重時間
卷一:甲部多項選擇題(必修部分)30%1小時
卷一:乙部資料回應題(必修部分)30%1.5小時
卷二選修部分(論述題)20%1小時

校本評核(SBA,20%)

  • 專題研習:學生需就公共事務議題(如「香港房屋政策成效」)進行研究,提交報告。
  • 時事評論:分析近期公共政策或社會事件(如「垃圾徵費的爭議」)。

等級劃分

  • *5(最高)至 **1(最低),達 *3 級 即符合部分大學社會科學課程的基本要求。

課程特點與挑戰

1. 時事敏感度高

  • 需緊貼本地及國際新聞(如香港立法會改革、全球氣候協議)。
  • 考試題目常引用真實案例(如「反修例運動」對管治的影響)。

2. 跨學科分析

  • 結合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學角度解讀問題(如「貧窮問題」涉及福利政策與經濟結構)。
  • 需熟練運用理論框架(如「理性選擇理論」、「系統理論」)。

3. 論述能力要求強

  • 長題目需結構清晰(引言、論點、證據、結論)。
  • 資料題要求快速提取關鍵信息並連結課程概念。

備考建議

  1. 閱讀時事新聞:關注《明報》、《端傳媒》、BBC中文網等多元觀點。
  2. 理論與案例結合:整理重要政策(如「強積金制度」)的優缺點。
  3. 練習答題框架:使用「PEEL」結構(Point論點、Evidence證據、Explanation解釋、Link連結)。
  4. 選修單元策略:選擇與興趣相關的選修題(如法律系學生可選「法律與社會」)。

與其他科目的區別

  • 對比DSE經濟科:公共事務更聚焦政策與管治,經濟科偏重市場機制。
  • 對比DSE歷史科:公共事務分析當代議題,歷史科探討過去事件。

此科目適合關心社會、有志從事政府、智庫、傳媒或非營利組織工作的學生,亦能強化批判思維與公民素養。

註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詳情請查閱香港教育局官網:
www.edb.gov.hk/tc/index.html
本文初稿為AI編寫及整理。編輯/陳國威教授, 責任編輯/江以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