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查詢: info@TutorZone.com.hk
辦公時間: 星期一至六 - 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
WhatsApp 星期一至日 - 24 小時
人手接聽: +852 1234 5678
即時客服: WhatsApp +852 90613106

香港小學「常識科」

香港小學「常識科」

  • 2025-04-05

香港小學常識科是連結知識與生活的橋樑,透過多元教學培養學生「學會學習」的能力,並為中學分科學習奠定基礎。課程內容隨社會發展不斷更新,反映本地及全球的時代需求。香港小學的「常識」全稱為「常識科」(General Studies,簡稱GS),是小學課程的核心科目之一,旨在結合科學、社會及人文等領域,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、生活技能和價值觀。以下從多個方面詳細解

1. 課程目標

  • 跨學科整合:融合科學、歷史、地理、經濟、健康、環保、公民教育等內容,打破傳統學科界限。
  • 生活應用:強調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知識與技能(如安全意識、理財基礎)。
  • 價值觀培養:透過議題探究(如環保、社會責任)建立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。
  • 探究精神:鼓勵觀察、實驗、資料分析等科學思維方法。

2. 課程內容(按年級主題劃分)

香港小學常識科通常分為六個年級,內容隨年級遞進,主要範疇包括:

低年級(小一至小三)

  • 個人與健康:身體結構、衛生習慣、飲食營養、情緒管理。
  • 家庭與社區:家庭角色、社區設施、節日文化(如中秋節、春節)。
  • 自然與環境:動植物認識、天氣變化、環保初階概念(如垃圾分類)。
  • 科技與生活:簡單工具使用、網絡安全基礎。

高年級(小四至小六)

  • 科學探究:力學、能源(如太陽能)、生態系統(如食物鏈)。
  • 社會議題:香港歷史(如開埠、回歸)、中國文化(如四大發明)、全球化(如貿易)。
  • 公民教育:基本法、法治精神、選舉制度、國際組織(如聯合國)。
  • 安全教育:災害應對(如颱風、火災)、防騙技巧。

3. 教學方法

  • 活動式學習:實驗(如種植植物)、戶外考察(參觀博物館、濕地公園)。
  • 專題研習:小組合作研究題目(如「減少塑膠垃圾」),培養批判性思考。
  • 科技整合:使用平板電腦蒐集資料、製作數碼報告。
  • 情境模擬:角色扮演(如法庭審判)理解法治概念。

4. 評估方式

  • 多元化評核
  • 筆試:選擇題、短答題(測試知識掌握)。
  • 實作評估:實驗報告、專題作品(如環保海報)。
  • 日常觀察:課堂參與、小組合作表現。
  • 校本評核:部分學校設「成長檔案」記錄學生長期表現。

5. 與其他科目的關聯

  • 科學:常識科中的自然科學部分與中學「科學科」銜接。
  • 社會教育:涉及香港、中國及世界議題,為中學「地理」「歷史」奠基。
  • 德育:與「德育及公民教育科」內容重疊(如生命教育)。

6. 課程改革與特色

  • STEM教育:近年加強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數學的整合,例如設計簡單機械模型。
  • 國民教育:增加對國家發展(如航天科技、一帶一路)的認識,強調國民身份認同。
  • 校本彈性:學校可根據特色調整內容(如鄉校可能加入生態保育專題)。

7. 教材與資源

  • 教科書:出版社按教育局指引編寫,內容需送審。
  • 線上資源:教育局提供互動學習平台(如「香港教育城」)。
  • 社區合作:與NGO合辦活動(如參觀發電廠、警署)。

8. 對學生的意義

常識科不僅傳授知識,更重視培養:

  • 核心素養:溝通協作、創新思維、資訊素養。
  • 社會參與:理解社會運作,成為積極公民。
  • 全球視野:認識國際議題(如氣候變化)。

註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詳情請查閱香港教育局官網:www.edb.gov.hk/tc/index.html
本文初稿為AI編寫及整理。編輯/陳國威教授, 責任編輯/江以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