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查詢: info@TutorZone.com.hk
辦公時間: 星期一至六 - 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
WhatsApp 星期一至日 - 24 小時
人手接聽: +852 1234 5678
即時客服: WhatsApp +852 90613106

香港小學「中國語文」

香港小學「中國語文」

  • 2025-04-05

課程概要
香港小學的中國語文科(中文科)不僅教授語言技能,更強調 文化傳承 和思維訓練。主要教授 現代漢語(普通話及書面語) 和 中國文學文化,目標是培養學生的 *聽、說、讀、寫 能力,並傳承中華文化。以下是詳細分析:


1. 課程目標

  • *語言能力:提升學生的 *普通話溝通能力書面語表達能力
  • 閱讀理解:培養獨立閱讀習慣,理解不同文體(記敘文、說明文、議論文等)。
  • *寫作訓練:掌握寫作技巧,包括 *句子、段落、篇章 的組織能力。
  • 文化傳承:學習中國文學、歷史、傳統價值觀(如孝道、誠信)。
  • *思維發展:透過閱讀與討論,培養 *批判性思考創造力

2. 課程內容

香港小學中文科按 「四個範疇」 組織教學內容:

(1)閱讀

  • 課文教學:學習教科書中的經典文章,包括:
  • 現代文:兒童文學、寓言、故事(如《愚公移山》)。
  • 古詩文:淺易文言文、唐詩宋詞(如《靜夜思》《春曉》)。
  • *課外閱讀:鼓勵閱讀 *橋樑書、兒童文學、報章雜誌(如《兒童的科學》)。

(2)寫作

  • 基礎寫作
  • 低年級:造句、看圖寫話、短篇日記。
  • 高年級:記敘文、說明文、書信、議論文(小六)。
  • 創意寫作:故事創作、詩歌寫作(如新詩、童謠)。

(3)聆聽與說話

  • 聆聽訓練:聽錄音回答問題,培養專注力。
  • 說話訓練
  • 低年級:看圖講故事、簡單對話。
  • 高年級:演講、辯論、小組討論(如「是否應該減少功課?」)。

(4)文學與文化

  • 中國文化:節日習俗(春節、端午節)、成語故事(如「守株待兔」)。
  • *品德教育:透過課文學習 *孝順、友愛、誠實 等價值觀。

3. 教學語言

  • *書面語:所有教材、寫作、考試均使用 *標準現代漢語(與內地、台灣一致)
  • 口語教學
  • 大多數學校使用 粵語 授課(因香港日常語言以粵語為主)。
  • 部分學校推行 普教中(以普通話教授中文),但並非強制。

4. 評估方式

(1)校內評估

  • 測驗與考試
  • 閱讀理解(課文+課外篇章)
  • 寫作(命題作文、實用文如書信)
  • 聆聽(播放錄音答題)
  • 說話(朗讀、看圖說話、小組討論)
  • 專題研習:如製作「中國節日」報告。

(2)全港性評估

  • TSA(全港性系統評估):小三、小六學生需參加,測試中文能力(閱讀、寫作、聆聽)。

5. 教材與資源

  • 教科書:由教育局審批,常見出版社包括:
  • 《現代中國語文》(現代教育研究社)
  • 《我愛學語文》(教育出版社)
  • 《新編啟思中國語文》(啟思出版社)
  • 補充練習:如《每日一篇》閱讀理解、成語練習。
  • 電子學習:教育局「香港教育城」提供互動學習資源。

6. 與中學課程的銜接

  • 小學中文科為中學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 科奠定基礎:
  • 中學會學習更深的 文言文(如《論語》《史記》選段)。
  • 寫作要求更高(如議論文、文學賞析)。

7. 近年改革與爭議

(1)普教中(普通話教中文)

  • 部分學校推行,但研究顯示對 粵語母語學生 的學習成效影響不一。
  • 家長意見分歧,有人認為有助銜接內地,也有人擔心影響表達能力。

(2)文言文比重增加

  • 教育局建議加強 古詩文教學,培養文化認同。

(3)TSA爭議

  • 被批評導致「操練文化」,2023年起優化為「BCA」(基本能力評估),減輕壓力。

註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詳情請查閱香港教育局官網:www.edb.gov.hk/tc/index.html
本文初稿為AI編寫及整理。編輯/陳國威教授, 責任編輯/江以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