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(Visual Arts) 2025-04-05 詳盡解釋1. 課程定位與目標 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是「藝術教育學習領域」的核心科目,不以培養專業藝術家為目的,而是透過藝術創作與欣賞: 發展學生 創意思維 與 審美能力 提升 文化認知(包括中華傳統與多元文化) 培養 情感表達 與 個人價值觀 銜接中學 視覺藝術科(DSE選修科目之一) 2. 課程架構(三大學習範疇) (1) 視覺藝術創作 創作媒介: 平面:繪畫(水彩、蠟筆)、版畫、拼貼 立體:陶藝、紙雕、廢物再造裝置 數碼:簡單數位繪圖(如iPad繪畫)、攝影 創作主題: 低年級:自然觀察(如「我的寵物」)、節日主題(中秋燈籠) 高年級:社會議題(環保)、文化傳承(剪紙藝術) (2) 視覺藝術評賞 藝術元素分析:線條、色彩、構圖(如「為什麼梵高的星空用漩渦線條?」) 藝術家與文化: 西方:梵高、畢加索(簡介) 中國:齊白石、書法藝術 本地:香港插畫師(如「癲噹」) 情境學習:參觀藝術館(如M+、香港藝術館) (3) 藝術與生活 設計應用:海報設計、賀卡製作 跨科連結:與常識科合作(如製作「恐龍立體模型」) 3. 教學特色 探究式學習:例如透過觸摸不同材質(布料、木片)激發創作靈感 校本課程:部分學校發展專題(如「校園牆壁彩繪」) 融合STEAM:結合科技(3D列印筆創作)、數學(對稱圖形設計) 4. 評估方式 過程導向: 創作過程中的 創意、技巧、參與度 學習檔案(收集草稿、反思日記) 成果展示: 校內展覽(年度藝術週) 聯校比賽(如「全港兒童繪畫比賽」) 5. 教材與資源 非教科書主導:多由教師設計單元教案 工具與材料: 基礎:畫紙、顏料、輕黏土 進階:版畫工具、數位繪圖板(部分學校) 社區資源:與「藝術推廣辦事處」合作工作坊 6. 近年發展與挑戰 電子化教學:運用AR(擴增實境)欣賞虛擬畫作 文化認同強化:增加中國傳統藝術比重(如山水畫、陶瓷) 資源差異:部分學校受限於空間與經費,難以開展立體創作 7. 家長支援建議 家庭創作活動:節日手工(端午香包)、自然物拼貼 參觀免費展覽:利用「博物館通行證」參觀文化機構 避免過度干預:尊重兒童原創性(不強求「像真實」) 8. 教育價值 視覺藝術科是香港小學中 少數強調右腦開發 的科目,其核心價值在於: 為學生提供 非學術成就 的表現平台 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 創意人才 促進 全人發展 中的情感與文化層面 備註:香港教育局於2017年更新《藝術教育課程指引》,強調「藝術評賞」與「創作」並重,並建議每週至少安排1-2節視藝課(每節約35-40分鐘)。 註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詳情請查閱香港教育局官網:www.edb.gov.hk/tc/index.html本文初稿為AI編寫及整理。編輯/陳國威教授, 責任編輯/江以良 未指定標籤 分享: 香港小學「數學」 香港小學設計與科技科(Design and Technology, D&T) 相關文章 香港小學奧數思維訓練 Posted on 2025-04-08 香港小學TSA全卷操練 Posted on 2025-04-08 香港小學名校插班試預備 Posted on 2025-04-08
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(Visual Arts) 2025-04-05 詳盡解釋1. 課程定位與目標 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是「藝術教育學習領域」的核心科目,不以培養專業藝術家為目的,而是透過藝術創作與欣賞: 發展學生 創意思維 與 審美能力 提升 文化認知(包括中華傳統與多元文化) 培養 情感表達 與 個人價值觀 銜接中學 視覺藝術科(DSE選修科目之一) 2. 課程架構(三大學習範疇) (1) 視覺藝術創作 創作媒介: 平面:繪畫(水彩、蠟筆)、版畫、拼貼 立體:陶藝、紙雕、廢物再造裝置 數碼:簡單數位繪圖(如iPad繪畫)、攝影 創作主題: 低年級:自然觀察(如「我的寵物」)、節日主題(中秋燈籠) 高年級:社會議題(環保)、文化傳承(剪紙藝術) (2) 視覺藝術評賞 藝術元素分析:線條、色彩、構圖(如「為什麼梵高的星空用漩渦線條?」) 藝術家與文化: 西方:梵高、畢加索(簡介) 中國:齊白石、書法藝術 本地:香港插畫師(如「癲噹」) 情境學習:參觀藝術館(如M+、香港藝術館) (3) 藝術與生活 設計應用:海報設計、賀卡製作 跨科連結:與常識科合作(如製作「恐龍立體模型」) 3. 教學特色 探究式學習:例如透過觸摸不同材質(布料、木片)激發創作靈感 校本課程:部分學校發展專題(如「校園牆壁彩繪」) 融合STEAM:結合科技(3D列印筆創作)、數學(對稱圖形設計) 4. 評估方式 過程導向: 創作過程中的 創意、技巧、參與度 學習檔案(收集草稿、反思日記) 成果展示: 校內展覽(年度藝術週) 聯校比賽(如「全港兒童繪畫比賽」) 5. 教材與資源 非教科書主導:多由教師設計單元教案 工具與材料: 基礎:畫紙、顏料、輕黏土 進階:版畫工具、數位繪圖板(部分學校) 社區資源:與「藝術推廣辦事處」合作工作坊 6. 近年發展與挑戰 電子化教學:運用AR(擴增實境)欣賞虛擬畫作 文化認同強化:增加中國傳統藝術比重(如山水畫、陶瓷) 資源差異:部分學校受限於空間與經費,難以開展立體創作 7. 家長支援建議 家庭創作活動:節日手工(端午香包)、自然物拼貼 參觀免費展覽:利用「博物館通行證」參觀文化機構 避免過度干預:尊重兒童原創性(不強求「像真實」) 8. 教育價值 視覺藝術科是香港小學中 少數強調右腦開發 的科目,其核心價值在於: 為學生提供 非學術成就 的表現平台 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 創意人才 促進 全人發展 中的情感與文化層面 備註:香港教育局於2017年更新《藝術教育課程指引》,強調「藝術評賞」與「創作」並重,並建議每週至少安排1-2節視藝課(每節約35-40分鐘)。 註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詳情請查閱香港教育局官網:www.edb.gov.hk/tc/index.html本文初稿為AI編寫及整理。編輯/陳國威教授, 責任編輯/江以良 未指定標籤 分享: 香港小學「數學」 香港小學設計與科技科(Design and Technology, D&T) 相關文章 香港小學奧數思維訓練 Posted on 2025-04-08 香港小學TSA全卷操練 Posted on 2025-04-08 香港小學名校插班試預備 Posted on 2025-04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