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的社會與文化人類學SL 2025-04-07 IB(國際文憑課程)的社會與文化人類學(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, SCA)是一門標準級別(Standard Level, SL)的學科,屬於IB第六學科組(個人與社會)的選修課程之一。這門課旨在引導學生透過人類學的視角,理解全球多元文化的社會結構、信仰體系和日常生活實踐,並培養批判性思考與跨文化比較的能力。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SL的核心內容 1. 課程目標 文化相對主義:強調以不帶偏見的態度理解不同社會的文化邏輯。 田野調查方法:學習人類學家如何通過參與觀察、訪談等技術收集資料。 關鍵概念:如「親屬關係」、「儀式」、「權力」、「身份」等,用於分析社會現象。 2. 教學大綱(僅SL) SL的課程分為三個主要部分,不涉及HL的延伸主題或進階理論: 核心主題:文化與社會的人類學視角 個人與群體:探討家庭、族群、性別角色等如何塑造身份。 社會變遷:全球化、移民、科技如何影響傳統文化。 象徵與儀式:宗教、節慶、藝術等文化符號的意義。 兩項專題研究(來自以下選項): 語言與溝通 生態與經濟體系 政治組織與衝突 宗教與信仰體系 田野調查實踐:學生需設計並執行一個小型田野研究項目(如訪談或觀察),撰寫報告(1,500-2,000字)。 3. 評估方式(SL專屬) 外部評估(80%): Paper 1(1小時):基於課程核心主題的短文作答(3選1),分析提供的人類學材料。 Paper 2(1小時):針對兩項專題研究的問答題(每專題選1題,共答2題)。 內部評估(20%): 田野調查報告:獨立研究項目,展示方法應用與分析能力。 4. 學習重點 案例分析:透過具體社會(如原住民部落、都市社群)的 ethnography(民族誌研究)理解理論。 比較視角:避免文化中心主義,例如比較西方與非西方的婚姻制度。 批判反思:質疑「常識」,如「為什麼某些社會認為吃牛肉是禁忌?」 與HL的差異澄清 雖然不比較HL,但需明確SL的獨特性: 無HL的進階理論:如結構主義、後現代人類學理論不在SL範圍。 課時較短:SL為150小時,HL為240小時。 評估更精簡:SL的Paper 2題數較少,且無HL的額外論文要求。 適合學生 SL適合對文化多樣性有興趣,但希望平衡其他IB學科負擔的學生。它提供扎實的人類學基礎,而無需深入理論探討,適合未來攻讀社會科學、國際關係或從事跨文化工作的學生。 如果需要進一步說明某個部分(如田野調查方法案例),可以具體提問! 註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詳情請查閱國際文憑官網:www.ibo.org本文初稿為AI編寫及整理。編輯/陳國威教授, 責任編輯/江以良 未指定標籤 分享: IB的社會與文化人類學HL IB哲學SL 相關文章 IB 應用與詮釋 AI HL Posted on 2025-04-26 IB 應用與詮釋 AI SL Posted on 2025-04-26 IB 分析與方法 AA HL Posted on 2025-04-26
IB的社會與文化人類學SL 2025-04-07 IB(國際文憑課程)的社會與文化人類學(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, SCA)是一門標準級別(Standard Level, SL)的學科,屬於IB第六學科組(個人與社會)的選修課程之一。這門課旨在引導學生透過人類學的視角,理解全球多元文化的社會結構、信仰體系和日常生活實踐,並培養批判性思考與跨文化比較的能力。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SL的核心內容 1. 課程目標 文化相對主義:強調以不帶偏見的態度理解不同社會的文化邏輯。 田野調查方法:學習人類學家如何通過參與觀察、訪談等技術收集資料。 關鍵概念:如「親屬關係」、「儀式」、「權力」、「身份」等,用於分析社會現象。 2. 教學大綱(僅SL) SL的課程分為三個主要部分,不涉及HL的延伸主題或進階理論: 核心主題:文化與社會的人類學視角 個人與群體:探討家庭、族群、性別角色等如何塑造身份。 社會變遷:全球化、移民、科技如何影響傳統文化。 象徵與儀式:宗教、節慶、藝術等文化符號的意義。 兩項專題研究(來自以下選項): 語言與溝通 生態與經濟體系 政治組織與衝突 宗教與信仰體系 田野調查實踐:學生需設計並執行一個小型田野研究項目(如訪談或觀察),撰寫報告(1,500-2,000字)。 3. 評估方式(SL專屬) 外部評估(80%): Paper 1(1小時):基於課程核心主題的短文作答(3選1),分析提供的人類學材料。 Paper 2(1小時):針對兩項專題研究的問答題(每專題選1題,共答2題)。 內部評估(20%): 田野調查報告:獨立研究項目,展示方法應用與分析能力。 4. 學習重點 案例分析:透過具體社會(如原住民部落、都市社群)的 ethnography(民族誌研究)理解理論。 比較視角:避免文化中心主義,例如比較西方與非西方的婚姻制度。 批判反思:質疑「常識」,如「為什麼某些社會認為吃牛肉是禁忌?」 與HL的差異澄清 雖然不比較HL,但需明確SL的獨特性: 無HL的進階理論:如結構主義、後現代人類學理論不在SL範圍。 課時較短:SL為150小時,HL為240小時。 評估更精簡:SL的Paper 2題數較少,且無HL的額外論文要求。 適合學生 SL適合對文化多樣性有興趣,但希望平衡其他IB學科負擔的學生。它提供扎實的人類學基礎,而無需深入理論探討,適合未來攻讀社會科學、國際關係或從事跨文化工作的學生。 如果需要進一步說明某個部分(如田野調查方法案例),可以具體提問! 註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詳情請查閱國際文憑官網:www.ibo.org本文初稿為AI編寫及整理。編輯/陳國威教授, 責任編輯/江以良 未指定標籤 分享: IB的社會與文化人類學HL IB哲學SL 相關文章 IB 應用與詮釋 AI HL Posted on 2025-04-26 IB 應用與詮釋 AI SL Posted on 2025-04-26 IB 分析與方法 AA HL Posted on 2025-04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