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查詢: info@TutorZone.com.hk
辦公時間: 星期一至六 - 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
WhatsApp 星期一至日 - 24 小時
人手接聽: +852 1234 5678
即時客服: WhatsApp +852 90613106

什麼是會計?

什麼是會計?

  • 2025-04-03

會計(Accounting)是一門系統性記錄、分類、彙總、分析和報告經濟活動的學科與專業實踐,旨在提供財務資訊,協助個人、企業或組織做出經濟決策,並確保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合規性。其核心是透過「財務語言」將經濟活動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(如財務報表),供內外部使用者評估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。

會計的主要目的
1. 記錄交易:客觀記載所有經濟活動(如銷售、採購、投資等)。
2. 財務報導:編製標準化報表(如資產負債表、損益表),反映實體的財務健康狀況。
3. 決策支援:提供管理層、投資者、債權人等所需的資訊,以評估績效或制定策略。
4. 合規性:確保符合稅法、公司法等法律規範,避免法律風險。
5. 資源管理:協助資源分配與成本控制,提升效率。

會計的基礎原則與假設
1. 會計基本假設
– 企業個體假設:企業與所有者財務分離,獨立核算。
– 持續經營假設:假設企業將持續運作,非面臨清算。
– 貨幣計量假設:僅記錄能以貨幣衡量的交易。
– 會計期間假設:將經營活動劃分為特定期間(如月度、年度)以便比較。

2. 會計原則
– 權責發生制(Accrual Basis)*:交易在「發生時」即記錄,而非現金收付時。
– 收入認列原則:收入在賺得時認列,非收到款項時。
– 配比原則:費用需與相關收入在同一期間認列。
– 歷史成本原則:資產按取得成本入帳,非市場價值。
– 重要性原則:僅對重大資訊嚴格處理,小額項目可簡化。

會計的分支領域
1. 財務會計(Financial Accounting)
– 對外提供標準化報表(如資產負債表、現金流量表),對象為投資人、政府、銀行等。
– 遵循一般公認會計原則(GAAP)或國際財務報導準則(IFRS)。

2. 管理會計(Managerial Accounting)
– 對內提供成本分析、預算編製等資訊,協助管理層決策(如定價、擴產)。
– 無嚴格格式規範,注重實用性。

3. 成本會計(Cost Accounting)
– 專注於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計算與控制(如直接材料、人工分攤)。

4. 稅務會計(Tax Accounting)
– 依稅法規定調整財務數據,計算應繳稅額,確保合法節稅。

5. 審計(Auditing)
– 由獨立第三方驗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與公允性。

6. 政府與非營利會計
– 適用於公共部門或非營利組織,強調資金用途合規性而非營利。

會計的基本流程(會計循環)
1. 辨識交易:確認需記錄的經濟事件(如銷售、借款)。
2. 原始憑證:取得發票、收據等證明文件。
3. 分錄:依借貸法則* 將交易登錄至日記帳(Journal)。
4. 過帳:將日記帳資訊轉錄至分類帳(Ledger)的各帳戶。
5. 試算表:檢查借貸是否平衡。
6. 調整分錄:處理應計、遞延項目(如未付薪資、預收收入)。
7. 編製報表:產出四大報表(見下文)。
8. 結帳:暫時性帳戶(如收入、費用)歸零,保留權益類帳戶。

核心財務報表
1. 資產負債表(Balance Sheet)
– 顯示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,結構為:
資產 = 負債 + 業主權益
– 資產(流動/非流動)、負債(短期/長期)、權益(股本、保留盈餘)。

2. 損益表(Income Statement)
– 反映一段期間的經營成果:
收入 – 費用 = 淨利(或淨損)

3. 現金流量表(Cash Flow Statement)
– 分類記錄營業、投資、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與流出。

4. 權益變動表
– 說明權益項目(如股利發放、增資)的變化。

會計的專業與倫理
– 會計師資格:需通過專業考試(如台灣的會計師考試、美國的CPA)。
– 職業道德:保密性、客觀性、避免利益衝突(如做假帳)。
– 科技影響:ERP系統、AI自動化簿記、區塊鏈應用正改變傳統會計作業。

會計的實際應用舉例
– 企業:透過損益表評估是否擴展產品線。
– 個人:記帳管理收支,規劃儲蓄。
– 政府:監督公共預算執行狀況。

總結
會計是經濟活動的基石,透過系統化方法將複雜交易轉為清晰資訊,兼具「記錄過去」、「管理現在」、「規劃未來」的功能。其嚴謹性與透明度對資本市場運作至關重要,也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工具。